更新時間 2013年9月11日,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:58
馬英九和王金平
馬英九和王金平曾經在媒體前表現熱絡,希望破除不和傳言,如今恐怕「此情可待成追憶」。
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被所屬的國民黨撤銷黨籍,為什麼會被看成是國民黨黨內的權力鬥爭?
出身台灣高雄的王金平在台灣政壇上是出了名的不與任何方面為敵,首先看一看他的政壇資歷。
他在1975年首次當選立法委員,一直到2001年都是勝選、連任當時仍是高雄縣選區的立法委員,2004年開始,被國民黨提名為不分區立法委員。
1993年,王金平被立法委員選為副院長,1999年開始至今一直連任立法院院長。
在台灣的立法院內,除了折衝、調解的能力之外,王金平處事手段的圓融更是眾所周知,舉凡在野的民進黨、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的前總統李登輝、前台灣省省長宋楚瑜,他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。
如此多年下來的人脈培養,不但讓王金平累積了政治資本,也讓王金平成了國民黨中所謂本土派的代表人物。
不過,王金平雖然有著極佳的人際關係、政治資本似乎也很雄厚,但是2005年,國民黨黨主席選舉,選舉經驗豐富的王金平卻敗給了如今指責他關說、干涉司法、不適任立法院長的台灣總統馬英九。
當時台灣媒體便繪聲繪影地說,王馬兩人之間有著嚴重的心結,雖然後來兩人也曾刻意「十指緊扣」地出現在媒體前,而且也多次否認兩人不和的說法,但是王馬兩人的互動,早已成為台灣政界關注的焦點。
曾經有位台灣政界人士形容王金平像是個圓形的大球、馬英九像是個四方形的小孔,「兩人根本就合不來」,而在馬英九強烈指責和攻擊王金平之後,台灣的網友隨即合成了一張王馬兩人的相片,解說文字是「沒有敵人的院長」和「沒有朋友的總統」,隱喻兩人在處事手法上的不同。
馬英九這次指責王金平為立法委員關說、干預司法時,王金平正在馬來西亞參加女兒婚禮,這被形容是「不讓王金平辯解」。
國民黨的考紀會裁定撤銷王金平黨籍的處分,也被支持王金平的人士認為是「誇張」。
但是王金平支持者眼中的「處事圓融」,卻是馬英九方面所稱的「和稀泥」、王金平所說的「關心」則是馬英九方面所稱的「關說」。
馬英九在考紀會審議時,親自到會場發言是王金平支持者眼中的「親臨指導」,凡此種種,都被認為是馬英九「一定要王金平下台」,馬英九則是強調「司法改革不可讓步。」
凡此種種,似乎都可以感到兩人之間存在矛盾,再加上馬英九被看成是國民黨外省第二代精英、王金平則是黨內本土派的主要代表,如今不但被看成是王馬之爭、由於馬英九當過台北市長,而王金平是高雄人,還被說成是「南北大戰」、「本省與外省勢力過招」。
沒人能確定而且公平地說王馬兩人誰對誰錯,不過大家似乎都很擔心,國民黨大老們擔心的是黨會因此分裂、政壇擔心的是立法院將一團混亂、民間擔心的是議會再次空轉會「害死了台灣」,台灣政壇九月初的這場風暴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?這個問題的答案,現在只有「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mand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